首页中医儿科儿科心肝病证紫癜正文

小儿紫癜的分证论治

过敏性紫癜早期多为风热伤络,血热妄行,常兼见湿热痹阻或热伤胃络,后期多见阴虚火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多为血热妄行,慢性型多为气不摄血或阴虚火炎。

风热伤络

证候: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风热之邪外感,内窜血络则皮肤紫癜散发;热为阳邪,故紫癜色泽鲜明,风盛则有痒感;风热与湿邪相搏,结于关节,郁于肠间,则关节肿痛,腹部疼痛;风热灼伤下焦血·络,则可见尿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疏风散邪。

方药:连翘败毒散加减。常用药:薄荷、防风、牛蒡子疏风散邪,连翘、山栀、黄芩、升麻清热解毒,玄参、桔梗养阴清热,当归、赤芍、红花养血活血。

皮肤瘙痒加浮萍、蝉蜕、地肤子祛风止痒;腹痛加甘草缓急和中;关节肿痛加三七、牛膝活血祛瘀;尿血加小蓟、白茅根、藕节炭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

证候: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红,脉数有力。

分析:热毒壅盛,迫血妄行,灼伤络脉,血液外渗,故见皮肤瘀点瘀斑,色泽鲜红;血随火升,上出清窍则鼻衄;胃络受损则齿衄;邪热损伤胃肠脉络则腹痛’;呕血、便血;热毒下注膀胱则尿血;发热、心烦、口渴、便秘均为热毒内盛、血分郁热之象。舌红、脉数有力是血分热盛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常用药:犀角(用水牛角代)清心凉血,生地凉血养阴,丹皮、赤芍活血散瘀,紫草、玄参凉血止血,黄芩、生甘草清热解毒。

伴有齿衄、鼻衄者加炒栀子、白茅根凉血解毒;尿血加大蓟、小蓟凉血止血;大便出血加地榆炭、槐花收敛止血;腹中作痛重用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若出血过多,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为气阳欲脱,急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回阳固脱;若气阴两衰者,则用生脉散以救阴生津,益气复脉。:

气不摄血

证候:发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斑、瘀点颜色淡紫,常有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分析:久病不愈,气虚不能摄血,故紫癜反复出现;气血不足,脾虚失健则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出血过多,血虚心失所养,故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合黄芪、当归补气生血,配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养血宁心,佐木香醒脾理气补而不滞,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出血不止加云南白药、蒲黄炭、仙鹤草、阿胶(烊化冲服)以和血止血养血;神疲肢软,四肢欠温,畏寒恶风,腰膝酸软,面色苍白者为肾阳亏虚,加鹿茸、淡苁蓉、巴戟天以温肾补阳。

阴虚火炎

证候: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

分析: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故紫斑时发时止;伤及阳络则齿衄、鼻衄;阴虚火旺则心烦少寐,低热盗汗;阴津亏耗则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为虚火内炽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常用药:熟地、龟板滋阴潜阳以制虚火,黄柏、知母清泻相火,猪脊髓、蜂蜜填精润燥。

鼻衄、齿衄者加丹皮、白茅根、焦栀子以凉血止血;低热者加银柴胡、地骨皮、青蒿以清虚热;盗汗加煅牡蛎、煅龙骨、浮小麦以敛汗止汗。

上一篇:小儿紫癜的其他治疗方法   下一篇:小儿紫癜的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推荐排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