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汞及某些矿物类药物,在高温条件下经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称为丹药。
丹的含义,在中医药书籍里的记载是不一的,但总的可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广义可包括中药药剂中广泛的丹,通常以疗效较好者称为丹。如丸剂大活络丹,小活络丹;散剂中九一丹、紫雪丹;锭剂中玉枢丹;液体制剂的化针丹、化癣丹等等。也有的以药剂色赤者为丹,如红灵丹,痧气灵丹等。这种广义的丹包括的剂型多而紊乱,就上述药物的剂型而论,实际上并非属于丹药。狭义的丹药是指用汞和某些矿物药炼制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有升法、降法和半升半降法等。
丹药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以及在冶炼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周礼·天官篇》曾载:“疡医疗疡,以五毒攻之”。郑康成注谓:“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渣,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者,鸡羽扫取用以注疮,恶肉破骨则尽出也”。在秦以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炼丹取得了突出成绩。晋代名医葛洪以炼丹术著称于世,他继承了前人的理论,通过实验,总结了当时炼丹的经验,写成了《抱朴于内篇》十二卷,内著“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前见升华技术最早始于中国,并在公元二世纪已有硫化汞制水银的记载。
梁代陶宏景也很善于炼丹,著有《合丹法式》等书,至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对其丹药之组方、炼制及临床应用等有较详细的论述,为祖国医药应用化学药品奠定了基础。
用红升丹、白降丹等丹药治疗疮疖、痈疽、疗、瘘及骨髓炎等由古沿今仍很普遍。其特点是用量少,药效确切。可采用粉末涂于疮面,亦可制成药条、药线和外用膏剂。且廉价易得,故为历代中医而沿用。但毒性较强,只能外用,一般不可内服,并在使用上要注意剂量和部位,以免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