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而阿胶因其是中药三大宝之一,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功效,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首选,然而阿胶文化却很少有人了解。至于百年老字号的阿胶名店邓氏树德堂,就更是知之甚少了。
明末清初,东阿镇制胶业达到鼎盛时期,镇内熬胶作坊林立,以邓氏树德堂所产制的阿胶质量最好,阿胶色质俱佳。邓氏树德堂堂主,祖籍东阿镇,虽始产阿胶的年代无从考究,但树德堂的历史已有300多年。邓氏树德堂从事熬胶兼行医,借助于临床经验,不断对熬胶工艺探索改进,形成了一整套精湛的熬胶技艺,世代相传。
福牌阿胶由来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懿贵妃(即慈禧太后)患血症,御医久治不愈,经户部侍郎陈宗妫(山东东阿镇人氏)推荐,服用东阿镇“邓氏树德堂”阿胶病愈后,喜得龙子,即同治皇帝。咸丰帝大悦,赐邓氏树德堂三件宝物:一是黄马褂(已随主入葬),二是进宫手折(珍藏于福胶集团,投保2000万),三是赐树德堂阿胶御笔“福”字(为现福胶集团注册商标),封邓氏树德堂阿胶为“贡胶”。此后,朝廷每年派钦差到东阿镇监制阿胶,史称“九天贡胶”。
“福”字为东阿镇制胶人沿用,逐步成为正宗阿胶的标识。建国后,在邓氏树德堂、涂氏怀德堂等十几家东阿镇阿胶老作坊基础上,于1950年合并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国营专业阿胶企业——平阴阿胶厂(山东福胶集团前身),清末北京同仁堂分号济南宏济堂,聘东阿镇人士在济南熬制阿胶(即《大宅门》所讲阿胶作坊),至1968年宏济堂将阿胶生产配方、设备、工艺转入福胶集团。经工商局注册,“福”字成为福胶集团唯一专用注册商标。
阿胶效用
《本草纲目》载:“阿胶疗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哝血……”。《得配本草》指出阿胶的功能:“壮生水之源,补坎中之液,润燥降痰,……固崩漏,止诸血,治带浊,一切血虚致疾,服之不效。”
阿胶中含有动物胶,氮质最多,还有钙硫等矿物质和十多种氨基酸。有研究表明,给予阿胶服用的贫血动物模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加率明显比不服用者快速,体质恢复也更为迅速。
功能主治:
养颜强身、补钙健骨、延缓衰老、提升免疫力、活化细胞、行气止痛、闭郁舒气、补血理气、通血止带、祛瘀生新、血气两补、脾肾兼顾、调经养血、补而不滞、补肾暖宫、虚寒自蔽。性欲冷淡、面容憔悴、食欲不振、体质虚弱、骨质疏松、眼花耳鸣、腰膝酸痛、肢轻无力、头晕目眩、大便闭结、脉细无力、月经不调、经来腹痛、经闭经少、血虚血塞、赤血带下、小腹冷痛、气血衰弱、经前晕呕、心胸烦闷、舌淡苔白、面白肢冷、久不受孕
阿胶之渊源
阿胶是老少皆宜、滋补作用卓著的宝贵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中讲道:“出东阿,故曰阿胶。”驴皮胶则始见于《千金?食治》。当时牛皮、驴皮和马皮等皆用于加工阿胶,但驴皮胶已被医家所单独认识。阿胶作为皇室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贡天府”。当地传说1871年清朝派四品饮差大臣监制“九天贡胶”,当时皇家专放养12头黑驴于狮耳山上,冬至时,宰杀取皮,煮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胶成长方块状,晾干后进贡朝廷,此名当源于此。
汉代之前是以“胶”入药,未有“阿胶”之名。“先秦有胶多种即‘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没有驴皮胶,表明早期药用胶的多样化。”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但后魏《齐民要术》指出:“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可见,当时认为什么皮都行。
唐《本草拾遗》中记载:“诸胶皆能疗风,而驴皮胶主风为最”,又“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为牛皮,本经阿胶也用牛皮,是二皮通用,然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但以胶物者,不堪药用之,当以鹿角所作之,但功倍于牛胶,故鲜有真者,非自制造恐多伪耳”。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可见此时牛皮、驴皮胶已成两大主流,且认为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
明代李时珍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黄透如琥珀色的是牛皮胶,光黑如漆的是驴皮胶。明代已以驴皮为主,有的明代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驴皮。
清代以后,《本草求真》、《本草述钩元》、《神农本草经读》、《增订伪药条辨》等都记载:阿胶应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做伪品。现《中国药典》已明确阿胶原料是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