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站在繁华的街道,很难再看到兴盛的老药店了,它们似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可是劳九芝堂,凭借三百年坚守的信义仁德,依然昌盛,终于成就“中华老字号”的传世美名。
清顺治7年(公元1650年),古城长沙坡子街西关圣殿对面住着一位工诗画、通医道的老者,这就是从江苏吴县迁居来的劳澄(字:在兹,号:林屋山人)先生。其画堪与当时的著名画家媲美,闲来无事,为民治病开药,吟诗作画,倒也乐得其所。以后随着名声的逐渐扩大,劳澄遂从邻居蔡姓人那里借来300两银子,在大门内用石砖砌了个简陋的柜台,开起了一个无名牌的小药店。直到清康熙末年(公元1775年),劳澄的重孙劳禄久继承家业,使药铺生意日益兴旺之时,方才觉得应该给药铺取个名字,于是劳禄久就取意于曾祖父劳澄晚年所绘《天香书屋图》(图中:植双桂,桂生九芝),以画中“九芝”为名,正式称作“劳九芝堂药铺”。又据民间传说“劳澄之子劳楫经营时没有店名,因终日冥思苦想积劳成疾,一日在昏睡中飘飘然步入一处所,环境幽雅,一道人明烛焚香跪拜在两株大桂花树下,香烟缭绕,升至上空,幻化出九株灵芝,忽然一声巨响,劳楫忆梦中所见,联想到父亲劳澄所绘‘天香书屋图’与梦中仙境一致,便告知孙子劳禄久,劳禄久拍手叫绝:天赐我‘九芝’也,遂取名‘劳九芝堂药铺’”。
岁月锤炼
公元1650年,一位名叫劳澄的老者来到古城长沙坡子街开了一家未名小药铺,这就是劳九芝堂的前身。劳澄之子劳楫取其父所绘《天香书屋图》(图中植双桂,桂生九芝)之意,给药铺取名“劳九芝堂”。
公元1918年,药铺经营遇到瓶颈,族众推举劳昆僧出任经理。他自垫银洋300元,充实流动资金,竭立整顿店务,使药铺重现生机,出现了一个中兴局面。
公元1930年,药铺年营业额达到18万银元。抗日战争前夕,劳九芝堂累计资金达40万银元(包括不动产)。
公元1938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店房被烧毁,资金损失在半数以上。
公元1944年,日军侵陷长沙,药铺迁址兰田镇(今涟源县)作小规模经营,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方回到长沙复业。
公元1953年,全国解放的春风给劳九芝堂带来了复苏与振兴,成立了私营性质的“新中制药厂”。
公元1956年,公私合营中以劳九芝堂药铺为主,合并多家药店,成立了“九芝堂加工厂”,并设计启用了“芝”字牌商标。从此,劳九芝堂药铺告别了漫长的风雨飘摇历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公元1959年,改名为“九芝堂制药厂”。
公元1967年,更名为“长沙中药厂”。
公元1971年,改称“长沙中药一厂”。
公元1978年,更名“长沙市中药一厂”。
公元1992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恢复“长沙九芝堂制药厂”厂名。
公元1993 年6月,“九芝堂药铺”在长沙市黄兴路隆重复业。
公元1994年6月,改制为长沙九芝堂药业集团公司,实现了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轨。
公元1995年,兼并了国有中型商业企业长沙市药材公司,有效地实现了工商结合、优势互补的目标。
公元1996年8月,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实施集团发展战略,与长沙神箭制药总厂实现强强联合,正式组建了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
公元1999年5月,集团公司与国投药业投资有限公司(现已变更为国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海南湘远经济贸易公司(现已变更为海南湘远工贸有限公司)、湖南省医药公司、湖南长沙友谊(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变更为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公元2000年6月,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4000万A股并于同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融资3.6亿元。
公元2003年7月,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增发新股5100万股,融资5亿元。
公元2004年,九芝堂在中国上市公司医药行业深沪两市排名第二位,在深市排名第一位;整体实力在湖南省医药行业排名第一位。6月,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公元2005年,相继完成九芝堂工业、商业的战略整合。
公元2006年5月,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以高票通过股份分置改革,推动着九芝堂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公元2008年6月,九芝堂中药文化被列入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目录,标志着以“药者当付全力,医者当问良心”为代表的九芝堂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并将获得政府的支持与保护。
经营有道 用人有方
劳九芝堂药铺在经营上采取“避实就虚,人弃我取”的策略,提高竞争能力。他们鉴于饮片切片技术不如别家,便改变早期经营中以药饮片为主制销中成药为辅的经营格局,逐渐向中期的以经营中药饮片与制销成药并重过渡,到晚期全力专营成药,广辟销路,向外地和农村市场发展,并开展邮购业务,制订出“定期特价,扶植商贩,加强宣传”的销售方针,标榜“恤苦济贫,优益同业”,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半价销售附桂紫金膏,以吸引众多的外地商贩和顾客,营业额往往十倍于平日。同时,加强宣传攻势,推介本店的名牌产品,如八宝光明眼药粉、十全大补丸、小儿回春丸、紫金锭、参桂鹿茸丸,分别印刷广告,在市场广为散发,从而增加了销售,提高了利润。又如每逢生产参桂鹿茸丸时,总要将养得膘肥体壮的鹿拴在店门外展示一二天,然后敲锣打鼓当众将鹿茸割下,以示货真价实。平日,对穷苦百姓还无偿散发“万应膏”、“时疫散”等药铺常备的小药品,大年三十夜,还派人给露宿街头的穷人散发米票。这些做法,无疑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市民带来了一定的实惠,同时也扩大了药铺的影响,提高了药铺的声誉。
当时的长沙药业主要由来自河南、湖北、江西、湖南、江苏,号称南、北、赣、湘、苏“五邦”共同支撑,而“苏邦”就仅劳九芝堂一家。江西人在长沙开药铺最多,这就使得劳九芝堂在用人方面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店中除厨工、杂工、碾药工多为本邦人外,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高级店员多数是江西人。他们重用江西人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这些人家在江西,不致经常请假回家,而能以店为家;二是长沙一些大的药材行号都是江西人执掌,派本店的江西人去采购原药材时,可利用乡谊关系大量赊账进货,谋得种种方便。与此同时,劳九芝堂药铺的经理人还十分注重职员的品德修养。药铺的第二任经理劳克敬,主持店务五十年之久,在子侄及职员中提倡节约,见到衣食过奢的便严加训诫,在日常经营中,这位经理还能虚心听取职员和顾客的意见,往往作揖打拱向提意见的人道谢,以鼓励人们关心店务。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的劳九芝堂药铺正是由于抓住了“人”这个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因而使得药铺从无到有,从负债经营发展到清同治年间月平均销售额达到4000两白银的规模,极大地增强了药铺的经济实力。
捐官护业 承制贡品
为了使店铺根基稳固,不断发展,劳氏家族尽量以赚得的钱买官取爵,又以捐官造成的声势来促进店铺的发展,保障基业的牢固。劳楫就捐得一个“例赠修职朗”的官位,劳禄久捐得“国学生诰赠奉政大夫”的官位,劳克敬与其兄劳克庄、弟弟劳克志都捐得“诰赠奉政大夫”的官位,劳德扬捐得“五品衔太常寺博士诰授奉政大夫”。在劳氏家族史上捐得官爵的达20人之众。由于出现了这么多的“官员”(尽管是虚衔),便使得劳氏家族在当时的社会声势显赫,可以出入官府。因此,这家苏邦人在长沙的惟一药店,不仅未曾受到意外的打击,而且在封建官府的荫庇之下获得了稳步的发展。清朝同治年间,满清帝后看中了湖南出产的荸荠粉、百合粉、白莲粉和玉兰片等特产,指定为常年进贡的珍品,质量要求很高。一般的南货店限于设备、技术条件难以达到要求,而劳九芝堂制销眼药有较高的研粉、漂选技术,劳家的头面人物又与官府常有往来,这项“官差”便自然落到劳九芝堂药铺。从此,劳九芝堂药铺增添了一项新的“特殊业务”——给长沙善后局加工朝廷贡品。
配方独特 制作考究
劳九芝堂之所以能够广辟成药销路,不断地发展壮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注重挖掘提高成药的独特疗效,从原料采购到制作、包装上都力求货真价实、精益求精。劳九芝堂为了保持产品声誉,提高竞争能力,他们秘守独特处方,生产出一批别家店铺同品名药所不具备的“神效”成药。比如儿科要药“灵宝如意丸”,加重了麝香的剂量,并天麻用姜汁煮透;紫金锭是把古方紫金锭与玉枢丹两个处方合而为一;治疗跌打损伤的狗皮膏药,除增加麝香外,还增加活血通络的海马、三七等几种伤科要药。这种独具特色的配方,当然使同行难以仿制,从而也进一步赢得了顾客的信赖。他们不墨守成规,而是匠心独具,创造性地整理出一本成药配方,品种多达320种,均以古典成方为基础,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适当地增、减、化、裁。由此可见,劳九芝堂的先辈们是怎样处心积虑,致力于中华药业的。劳九芝堂对于成药原料,通常是选用地道的上等好药材,如肉桂选用越南产的上桂,鹿茸多用锯茸、西茸,制丸散用的麝香多选自四川万县,广皮则用潮州所产。为了保证成药原来的品质,还从采收季节上加以注意,如薄荷必用秋叶,蜂蜜则在冬季就将一年所用的全部收进,因为冬蜜含水分少、浓度高。同时,在成药制作工艺及包装上也非常考究,如熬制膏药的葱油要预先熬成黑色膏状油质,黄丹按季节下料,熬炼时掌握火候,药料须待油料熬至滴水成珠时方可拌入,收膏时趁热洒水入锅,让水蒸气把油烟带走,如此制成的膏药有明如镜、黑如漆、热天不流汁、冬天不硬不脱、香味浓的优点。
为了做到产品新鲜,又根据每种成药在不同季节内的大体销量分期分批安排生产,以避免产品的积压和脱销。在包装上做到畅销货先包装好,冷背品种临时包装,以使产品色鲜味浓,不受潮霉,深受顾客好评。产品不仅遍销省内各县市,而且远销到云、桂、川、新疆、海南岛以及南洋岛一带,劳九芝堂成为了闻名遐迩的长沙药业之大户。
“九州同济,芝兰同芳”的企业理念,质朴却充满情感,深深蕴涵在九芝堂的品牌文化之中,伴随“三百年的承诺”,带给世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