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生的、沿神经带状分布、单侧分布、密集成群的疱疹为特点,疼痛明显,愈后极少复发。本病传染性很小,带状疱疹患者不能直接传播带状疱疹病毒,但能在易感人群中造成水痘流行。其传播途径仍为“皮肤-空气-呼吸道”。小儿感染VZV(初发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成人表现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感染在成人约占10%~20%,但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多见。局部外伤、部分系统疾病和急、慢性传染病及中毒等为常见促发因素。

症状体征

本病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阶段,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将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本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约占整个病变的70%,其次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约占20%,损害沿三叉神经的三支分布。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三叉神经较脊神经更易罹患。

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浆混浊而吸收,终呈痂壳,1~2周脱痂,遗留的色素也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有超过8周者。

口腔黏膜的损害,疱疹多密集,溃疡面较大,唇、颊、舌、腭的病损也仅限于单侧。第一支除额外,可累及眼角黏膜,甚至失明;第二支累及唇、腭及颞下部、颧部、眶下皮肤;第三支累及舌、下唇、颊及颏部皮肤。此外,病毒入侵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鼓膜疱疹,表现为耳痛、面瘫及愈后的听力障碍,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疹后的神经痛持续较久,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以上。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春秋季多发,儿童较少见。发病前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患侧皮肤开始有烧灼感、疼痛,局部张力增加。继之皮肤陆续出现不规则红斑,成簇的疱疹,呈粟粒大小透明水疱,周围有红晕, 7~10天结痂脱落,多数2~4周愈合。VZV可侵犯面、颈、胸、腰部神经,15%~20%侵犯三叉神经,极少数情况下,可侵犯运动神经,如面神经。重者可并发肺炎、脑膜炎。根据所侵犯的神经,疱疹呈特征性的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不超过中线。VZV若侵犯第一支,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若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可发生面瘫、外耳道耳翼疼痛、耳部带状疱疹、口咽部疱疹、耳鸣、味觉下降等,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或称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随年龄增长,症状也加重,病程延长。有些患者在疱疹愈合后,仍有神经痛症状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肝经郁热 多发于头面、胸胁。疱疹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数。治以清肝泄火,解毒止痛。方用泻肝解毒汤加减:龙胆草12克,生地2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黄柏12克,虎杖20克,板蓝根20克,紫草12克,延胡索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菊花12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水煎服。泻肝丸、胆木丸口服。

脾虚湿蕴 多发于腹部、臀部和下肢。皮疹色淡,疱壁松弛,水疱易破,糜烂渗液较多,疼痛不甚。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倦怠乏力,大便时溏,女性患者带下增多。舌质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濡滑。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用利湿解毒汤加减:白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车前子15克,泽泻15克,防己12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土茯苓15克,萆薢12克,板蓝根20克,延胡索15克,生薏仁30克,白芷12克,白芨12克,水煎服。参茯丸、五苓丸口服。

气滞血瘀 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疼痛剧烈,皮疹消退后仍疼痛不已,难以忍受,并放射至附近部位,重者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伴头晕、乏力。舌质紫或黯,苔白,脉弦涩。治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活血解毒汤加减:柴胡12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泽兰12克,白芍20克,郁金15克,香附12克,延胡索15克,川楝子15克,桃仁12克,红花15克,生地30克,陈皮12克,枳壳12克,水煎服。活血丸、蛰虫丸口服。

外治法:水疱较多,糜烂渗出严重者,用马齿苋水煎液冷湿敷,或用三黄散及青黛散混合,香油调匀外涂;红斑,水疱少而未破者,外搽三黄洗剂;结痂者外涂黄连膏。无论何种证型,均同时采用YS-50型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病变区域,如皮疹发生于头面部,应注意对眼部的保护,不要直接照射眼睛,可用浸湿的纱布遮盖眼部。治疗时间为每次30~60 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典型病例患者,女,60岁。患者于2004年11月22日就诊。1周前于左肩部出现针刺样疼痛,并放射至左臂,自贴“风湿止痛膏”。2天后,疼痛仍不减,反而加重。此时左肩臂出现数处鲜红色斑片,其上有成群水疱,疼痛剧烈,无休无止。现症:心烦急躁,口苦咽干,纳食不香,夜间痛甚,难以入眠,大便干结,四五日一行,小便黄赤短少。查体:左肩臂及腋下6处鲜红色斑片,其上有密集成群的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疱壁丰满紧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诊断:蛇串疮(肝胆郁热证)。治法:清肝胆、利湿热;方药:泻肝解毒汤加减。外用三黄散及青黛散混合,香油调后外敷。同时采用红外线照射,每次45分钟,每日1次。上方连服14剂,复诊时,病情明显改善,大便已通,水疱多已干燥结痂,但仍有疼痛。故上方去大黄、马齿苋、土茯苓,加元胡、川楝子、丹参、地龙各15g,夜交藤20g。续服10剂,皮损全部消退,已不疼痛。临床治愈。

按语:该患者肝胆湿热,湿热毒邪循经外溢,泛滥肌肤而发。湿热之邪阻塞经络,导致气血瘀滞,故而疼痛剧烈。综观其内外征象,病位在肝胆,病性属热,舌脉表现为一派实热象。故施以清肝胆湿热之泻肝解毒汤,使用大量苦寒泻热之品,清肝胆之湿热,兼清下焦湿热,使湿热从二便而去。加通经活络之元胡、地龙等,并加强镇静安神之功效,最后邪去正安,疾病痊愈。

上一篇:“胃不和则卧不安”应用体会   下一篇:温法治脊背串热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推荐排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