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脉学的批判思潮

学术领域中的批判是我国学术的优良传统之一,通过批判才能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当然亦不例外。特别是一种学说、方法在发生发展时期,争鸣和批判往往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着的,脉学的批判亦做为探索、定型与继续发展的标帜与动力。历史上如《难经》的脉法既不同于《内经》、仲景又有新意,《脉经》出现后方法内容又一大变,肯定了后者就是对于前者的批判。

但是传统上有“为古人讳”的习惯,所以这种批判,这种对前人的否定、修正等等,都是以“不言而喻”的方式来表达的,从表面来看中国人是崇古的尊古的,甚至于总讲复古,但究其实是不断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的推陈出新,这是一种中国式的批判,中医学、中医脉学亦是在这种批判中前进发展的。以旗帜鲜明的方式进行批判,在脉学中只有对伪王叔和《脉诀》的批判。同时作为了一种思潮。其影响所及不但医家,连一般学者都有人参与进来了,形成宋元以来在脉学领域中的一项学术“公案”,对脉诊的实践与发展都起到较大的影响。为什么对《脉诀》的态度一反常态的不采取“雍容”的作风,而予以毫不容情的揭发批判呢?可能是由于如下的几个原因:一是这书是伪撰,撰者暖昧,既非古圣亦不是什么先贤,可以不客气。二是伪谬是这书的主流,为了“卫道”一定要揭示其错误。三是此书由于以歌诀的形式写成,一般医生易学易记,很快就普及了,“谬种流传”不批判是不足以塞其源而遏其流的,所以自宋以来此书风行,批判的人亦很多,不但医家就是著名学者如朱熹、吴草庐、谢缙翁等人亦都参加进来了,至明清有识之士固知其伪谬,一般医家已经将《濒湖脉学》做为人门之书,可是《脉诀》仍在传习,可见歌诀形式在普及上的作用,亦可见《脉诀》的某些优点亦并没有抹杀。所以通融之士对《脉诀》亦有通融之说。至此虽然没有人总结但亦可以说这桩公案基本已告终了。通过宋元明人对《脉诀》的批判所做的辫伪正谬,吸及其歌诀形式及某些有用的内容等工《脉诀》于是风行于世。所以在批判了《脉诀》的俗和谬以后,李时珍著《濒湖脉学》亦采取歌诀的形式以代替它。

以供应理想的通俗读物的方法来抵制《脉诀》,这通俗读物正是很有效的办法。李时珍说:“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李时珍的书出来以后不但更为系统的批判分析了《脉诀》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入门教科书的问题亦做了极为有意义的工作,虽然亦是以歌诀的形式写成,但与《脉诀》相比确有雅俗之别,正谬之异,再加上其他名家亦多以歌诀出之,使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不但如此,歌诀的形式还扩展到其他方面,使这种形式在普及医药学知识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后入批判了《脉诀》的鄙陋,吸取了歌诀的方法。

1、七表、八里、九道这是高阳生所创,也是高阳生被诟骂的内容,如明-吕复生在《群经古方论》中批评高氏:“谬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元·滑伯仁《诊家枢要》日:“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益凿凿也,求脉之明,为脉之晦,或者日:脉之道大矣,古人之言也夥矣,犹惧弗及,而欲以此统会该之,不既太简乎?”元·戴启宗《脉诀刊误》说:“脉不可以表里定名也,轩岐越人叔和皆不言表里,《脉诀》窃叔和之名,而立七表、八里、九道、为世大惑,脉之变化,从阴阳生,但可以阴阳对待而言各从其类,岂可以一浮二沉为定序而分七八九之名乎?大抵因浮而见者皆为表;因沉而见者皆为里,何拘于七八九哉?”这些批评之言不为不激烈。按脉象以表里做为纲领,必多窒碍这是不待言的。至于“九道”这个词本出于《脉经》第十卷“手捡图”分气口为九道,亦不是说脉名而是讲脉位。《脉诀》用于脉象的分类是“郢书”面“燕说”了。李时珍说:“《脉经》论脉止有二十四种,无长短二脉,《脉诀》歌脉亦有二十四种,增长短而去数散,皆非也。素难仲景论脉,只别阴阳,初无定数,如《素问》之鼓、搏、喘、横;忡景之惵、平、荣、章、细、损、纵、横、逆、顺之类是也。后世脉之精微失传,无所依准,因立名而为之归著耳。今之学者按图索骥,犹若望洋,面况举其全旨乎,此草庐公说独得要领也。”这虽然有些复古倾向,但是认为《脉经》分二十四种不过是便于习用,不能凿凿然面言之,却亦不无道理。所谓草庐公之说是在吴氏的文集中曾详细分析了各种脉象后说脉名不止于二十四种,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七表、八里、九道的方法。

综观前人的分析,结合脉象的性质与临床实际,七表、八里、九道的分类方法确实是没有什么优点可言的。

2、高阳生《王叔和脉诀》有关脉象上的错误

脉的种类取舍:王叔和《脉经》载有: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二十四种脉象。高阳生《脉诀》则为:浮、芤、滑、实、弦、紧、洪、微、沉、缓、涩、迟、伏、濡、弱、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等二十四种,显然比《脉经》减掉了散、数、革等三脉,而增加了牢、长、短等三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说:“《脉经》论脉,止有二十四种,无长短二脉,《脉诀》歌脉亦有二十四种,增长短而去数散。”就是指此。明·李延罡《脉诀汇辨》数脉日:“按数脉与迟脉一阴一阳,诸脉之纲领,伪《诀》立七表八里而独遗数脉,止歌于心脏,其过非浅。”在处理七表、八里、九道之脉纲上删去数、散二脉的确是一大过失,无怪乎后人诘而诟之。此外,高阳生对芤、动、弦等脉的归类上前人亦有评议,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引谢氏曰:“《脉经》论脉二十四种,初无表里九道之目,其言芤脉云:中央空,两边实。云芤则为阴,而《脉诀》以芤为七表属阳,云中间有,两头无。仲景脉法云:浮大数动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而《脉诀》以动为阴,以弦为阳,似此背误颇多,则《脉诀》非叔和书可推矣。”这些批评亦都

是正确的。至于革、牢二脉,王叔和《脉经》第一篇有以牢脉为革脉。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始正之,这或出于传抄之误,后人两脉并存。《脉诀》有牢无革,其说解基本上是宗《千金翼方》的。至于增长短两脉虽亦与《脉经》不同,但无可非议。

上一篇:祖国医学的整体观与信息论   下一篇:盗汗的中医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推荐排行

返回顶部